景区票务系统"被黑"事件调查:数字时代安全漏洞不容忽视
发表时间:2024-05-28 14:39:19
文章来源:景区电子票务系统
浏览次数:667
2018年11月,湖南平江石牛寨景区发生一起旷日持久的"系统被黑"事件,引发业内热议。经查,黑客团伙利用系统漏洞,在景区后台人为开通"0元门票",并将取票码低价转售给游客,给景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万余元。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景区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的警钟。
事实上,类似利用系统漏洞谋取非法利益的情况在旅游景区并不鲜见。回顾这起事件,黑客团伙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段:
其一,窃取内部人员账号,获取后台服务器权限,绕过系统验证机制。这从侧面再次说明,景区内部人员管理制度滞后、流程缺失是导致系统被黑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其二,攻击系统服务器,发现漏洞,从根本上控制系统操作。这凸显了景区现有票务系统的瑕疵,即对基础安全防护缺乏重视,导致黑客轻易发现并利用漏洞。
其三,利用漏洞开通价格为0元的门票套餐,规避票价验证及审核,实现恶意批量下单。这说明景区票务系统缺乏相应的权限控制措施,未对各类操作权限及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分级。
可以看出,从内部管理到系统构架,很多景区都存在严重漏洞,为黑客可乘之机。那么,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风险?
首先,内部管理制度亟需完善。景区须建立健全票务流程管理和操作人员管理体系,规范关键岗位及账号权限,避免内鬼泄密或被黑客盗用。
其次,系统功能需要设置严格的权限控制。比如售票员在打印各类票种时,须按照预设权限进行操作,防止恶意开启特价等违规业务。像易景通景区票务系统就对20多种权限做了细致划分,形成多层防护。
再次,系统架构本身需保证核心安全性,采用云端SaaS模式部署更有利于规避服务器被入侵的风险。同时需注重及时更新补丁,堵住可能的漏洞。
最后,大数据监控和人工审计也不可或缺。在票务系统运行过程中,一旦出现异常数据波动,便需立即排查是否存在恶意操作。
总的来说,景区数字化转型固然是大势所趋,但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,也不应忽视系统安全和合规性建设。一个立足于用户体验但系统缺陷百出的景区票务系统,不仅无法真正实现智慧运营,更有可能给景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。因此,像平江石牛寨景区这样的"被黑"事件,理应成为行业的一次"免疫",推动更多景区提高对数字化转型中安全隐患的重视。